2025-03-17 21:35
志愿服务不是零成本更不是免费劳动力
我所在的团队安徽省涡阳县爱心者协会,已经良性运作十七年,很多跟协会合作的单位和个人会感觉到协会有些“强势”,因为在很多人的认知中,公益组织不就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,到活动现场干一些减少人员工资投入,干一些免费劳动力工作的事吗?其实不然,涡阳县爱心者协会是一个非常注重志愿者权益和团队原则性的团体。正所谓“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。”
因为我们深知,志愿者是我们的忠实生力军,志愿者跟着团队做事,是出于信任和支持,把自己“托付”于协会,如果主要负责人或团队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,卖人情处关系,而侵害了志愿者的权益,那就是寒了志愿者的心,辜负了志愿者的信任和支持,这样的团队做不久,也不值得托付,而这样的团队在中国有很多。正所谓“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”,如果主要负责人和管理团队都是没有原则性和边界感的人,都得了“软骨病”,都只有私心没有公心,那这个团队走不长。
志愿服务并不是零成本,也不是免费劳动力。恰恰相反,他的服务不能用价值来衡量,因为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,这是对社会建设和国家繁荣付出的具象化,这是一个公民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。很多志愿者有工作、有生意、有社会地位,但是加入公益大家庭后,就只有一个身份:可爱的志愿者。他们有的是技术岗,有的是个体或企业老板,有的是单位工作人员或领导,有的是摆摊商贩,他们平时各自忙着自己的事,在各个岗位矜矜业业。接到活动通知,积极报名参与,无怨无悔,不挑不拣,服从领导听指挥,与其他伙伴们一起协力做着有意义的事。
志愿服务需要策划、准备和调度,从开始到结束,会耗费大量的人力、财力、精力。单单协会的400电话和灵析系统一年使用费就五千块钱左右。一场在乡村开展的民俗节活动,一般都需要30名志愿者,看似没产生费用,其实无形中的费用都是协会自行承担了。例如交通费,需要用五辆车,以往返30公里算,以一公里一块钱补贴,五辆车的油补费用就是一百五十元,30人中午如果无法按时返程,中午每人需要产生15元餐补,30人就需要450元,打电话、条幅、饮用水等等这些都是表面需要产生的费用。还不包括车辆磨损、剐蹭、不可抗拒性交通事故等隐形费用,如果路途远,任务时间长,每人还需要再购买3元意外保险。简单估算一场中型活动协会就要自行承担约千元的支出。这样的活动仅仅是非慰问、陪伴类活动,不然费用会翻数倍。
志愿者更不应被当作免费劳动力使用,因为志愿者是辅助力量。这些年,我经常发现,很多商业承包的活动,由于承办公司知道部分没原则底线的公益组织可以调配志愿者,就让主办方通知公益组织安排志愿者到现场充当工作人员的角色。从商业操盘说,承办活动和赛事,肯定要有劳务人员预算和开支,如果说没人,那只能说这个公司不具备承办的资质和能力。志愿者可以配合相关部门做外围简单的秩序维持、引导等简单的辅助工作,而不应该替代本应招聘的劳务人员,成为免费的劳动力。在重大活动赛事将劳务人员和志愿者补贴费用列支费用是国际、国内通行方式。毕竟大家是牺牲了自己的工作、休息甚至做生意的机会,满心热情地投入活动中,如果到现场是替代劳务者,成为免费的劳动力,这不仅伤了志愿者的心,也让志愿者形象大打折扣。
还有一些单位和公司,需要志愿者时,客气话说成山,不用人时,搭理都不搭理,这样的卸磨杀驴和眼眶浅的单位和公司,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,也是从内心没尊重过志愿者,仅仅是出于利用,这样的合作,尽量不要有,毕竟尊重源于尊重。
请所有志愿者、公益团体、相关单位注意,学雷锋做好事,是中华美德,但是需要有底线,需要做区分。如果不能做到尊重、理解、爱护志愿者,这样的团队不值得留恋,这样的合作不需要存在。作为主要负责人,我们除了要有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,更要有底线和原则,把志愿者爱护好,把团队管理好,当好党政的好帮手,辅助解决力所能及的社会问题,发挥自己的正向引导价值,这样的团队才走得远,这样的负责人才值得信任。
作者丨尹冬冬
排版丨荆维悦